跳至内容

香港长者为何对接受由社署资助的内地护老院舍床位反应缓慢?

2025年4月27日《南华早报》——作者:孙慧妍(Fiona Sun)(原文为英文版,以下为中文翻译内容)
2025年7月24日
香港长者为何对接受由社署资助的内地护老院舍床位反应缓慢?
Helping Hand, Helping Hand Fundraising and Relations Team
| 还没有评论

74岁的范全达表示,他有意搬到广东的安老院舍,但也担心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来源:Elson Li)

城市人口老龄化促使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励更多长者跨境移居。

居住独立、需依靠拐杖行走的74岁香港长者范全达(音译),计划随着年龄增长搬入安老院舍。

但他表示,有意离开香港,搬到广东省的安老院舍居住,原因是被更大的居住空间和跨境较低的生活成本所吸引。

扩展后的政府资助计划,为居住在中国内地安老院舍的香港长者提供资助,加上每月津贴等新措施,吸引了这位前建筑工人。他目前依靠每月约港币6,000元(约美元773元)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维持生活。

「内地的居住空间较大,不像香港那样既狭小又昂贵。」 ”现年74岁的范先生如此说道。他目前居住于油塘一个约200平方英尺(约18.6平方米)的公屋单位。范先生与前妻离婚,且与三名已成家的儿子失去了联络。

尽管愿意搬离熟悉的环境,范先生表示他仍有顾虑,态度依然犹豫不决。

「如果我们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回港接受治疗怎么办?万一跨境的服务质量不佳呢?如果我们无法适应新环境又怎么办?」他说道。

「毕竟,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范先生表示,他并非孤单一人。他提到,自己的部分忧虑也引起了十多位有意迁居内地的年长朋友的共鸣。

尽管香港政府扩大资助计划,并推出多项新措施以鼓励长者北上入住,但获得资助的内地安老院舍仍录得偏低的入住率。

劳工及福利局于本月稍早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提交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316名香港长者居住在广东省11家参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安老院舍。

根据相关数据,在专为香港长者提供的1,331个内地安老院舍服务名额中,仅有24%已被使用。

这11家院舍中,包括两家自2014年起就已向香港长者提供资助服务的先导院舍,两家在去年5月加入计划的新院舍,以及另外七家于去年11月新增至名单中。

伸手助人伸手协会营运总监朱可您表示,该慈善机构所营运的安老院舍主要服务中低收入长者。(图片来源:Elson Li)

今年三月,又有四家安老院舍加入了该资助计划。

这项计划是政府众多措施之一,旨在鼓励长者移居内地,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时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

业界人士与立法会议员指出,长者对北上移居持保留态度,主要原因包括距离遥远、医疗支援有限,以及宣传不足。

运营机构则表示乐观,认为市场仍需时间逐步发展。

参与此资助计划的安老院舍现正推出试住方案,并将三人房改为双人房,以提供更宽敞的居住空间,同时翻新旧有设施,以吸引更多长者入住。

部分机构也在考虑于中国内地热门城市增设更多安老设施。

「香港的退休人士普遍年纪尚轻,而内地的较低生活成本正是主要吸引力之一。」——香港本地企业 Hygge Living 主席陈志旭表示。该公司于广东参与此项资助计划,运营两家安老院舍。

就地点而言,深圳、广州和佛山各有四家院舍参与该资助计划,而肇庆、中山和江门则各有一家。

香港赛马会伸手助人协会肇庆护老颐养院——该资助计划最早参与的两家院舍之一——目前正进行大规模翻新工程,以提升其吸引力。

伸手助人伸手协会营运总监朱可您表示,该机构目前提供228个服务名额,其中约有50名香港长者及约50名内地长者居住其中。

伸手助人伸手协会营运总监朱可您表示,该机构目前提供228个服务名额,其中约有50名香港长者及约50名内地长者居住其中。

她补充道,该院舍内的大部分香港长者原本来自肇庆或邻近地区。

她表示:「扩展后的资助计划为长者提供了更多院舍选择,毕竟我们这家安老院舍距离香港较远。」

朱可您表示,这家成立逾20年的院舍自去年起开始重新粉刷房间并更换床铺,作为吸引更多长者入住的措施之一。翻新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底前完成。

她补充说,该院舍的服务对象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

Hygge Living 主席陈先生表示,由其公司营运的佛山长享汇长者之家共提供 200 个资助服务名额予香港居民,目前已有 90 个名额被使用。该院舍于去年五月加入此项资助计划。

他说,该院舍另有约 10 名香港长者居住,但他们并未获得资助服务。

院舍居民的平均年龄为 83 岁,其中包括领取福利津贴人士以及退休专业人士。

陈先生指出,过去约有 10 人离开了该安老院舍,其中包括 3 名长者离世,1 人因健康原因需返回香港接受住院治疗,其余人士则转往扩展计划下位于其他城市的院舍居住。

他说,他对长者跨境移居的趋势持乐观态度,并补充指出,公司计划趁势而行,于现有院舍旁兴建新大楼,预计于今年十月左右新增 200 个房间。

陈先生表示,其公司今年也在内地营运另一家参与此资助计划的院舍——光明社会福利院,共提供 377 个服务名额。目前已有 7 名香港长者及 61 名内地长者居住其中。

陈先生表示,位于深圳的院舍已将原本的三人房改为双人房,以提供更宽敞的居住空间,这一安排深受来自香港的长者夫妻欢迎。

他说,公司计划于今年新增第三家位于内地的安老院舍。

香港政府为支援长者跨境移居,于去年十一月推出跨境救护车转送计划,作为相关措施之一。

这项服务使深圳及澳门的病患能直接送往香港的公立医院接受治疗。

这也是推动大湾区合作的整体努力之一——这是由北京提出的倡议,旨在将香港、澳门及广东九个城市打造为经济重镇。

香港政府去年也将大湾区内可接受长者使用医疗券支付医疗费用的内地机构数量,从原来的两家增加至九家。

在去年十月发表的最新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政府将分担居于广东安老院舍的香港居民部分医疗开支。

李家超亦宣布推出为期三年的新试验计划,将于今年稍后开始。该计划向 1,000 名选择居住于广东指定安老院舍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长者,提供每月港币 5,000 元的津贴。

社区组织协会的社区组织干事连伟乔表示,在新资助措施公布后,约有 40 名长者表达了搬往内地安老院舍的兴趣。

他说,许多长者仍然担心跨境救护车费用以及在内地医院聘请护理人员所需的额外支出。一些人则希望迁往广东以外的内地省份的安老院舍,以更贴近家人所在的地方。

他说,部分长者也因政府政策缺乏清晰说明而感到却步,更指出即使是前线社工也未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回应居民的疑虑。

Hygge Living 主席陈建业表示,他对更多香港长者跨境移居抱持乐观态度。图片来源:Jonathan Wong

连伟乔表示,其所在机构计划于下月安排约 40 名长者参加一日游,免费前往深圳两家安老院舍参观。退休人士范先生亦将随团同行。

社福界立法会议员狄志远表示,新的资助措施虽具帮助,但仍须正视一些障碍,包括居民对医疗服务及探亲安排的忧虑,以及政策资讯不足等问题。 

他促请政府加强宣传其各项政策。

他表示,入住率偏低的安老院舍也应转型,提升吸引力,以吸引更多香港长者入住。

狄志远表示,政府应检讨在资助计划下长期入住率偏低的安老院舍,并将资源分配至更具优势的院舍。

陈先生则呼吁政府应加强对跨境居住长者的医疗支援,包括提供网上诊症与治疗服务,并授权在内地设立的港资医疗机构为安老院舍提供外展服务。

尽管部分安老院舍的入住率偏低,官方数据显示,居住于广东及福建省的香港长者,透过每月津贴资助计划受惠人数有所增加。

根据资料,截至去年年底,共有 25,736 人参与广东安老院舍资助计划,较 2023 至 2024 财政年度的 25,011 人及 2022 至 2023 年度的 22,034 人有所增加。

截至去年年底,共有 2,475 人参与福建安老院舍资助计划,较 2023 至 2024 财政年度的 2,447 人及 2022 至 2023 年度的 2,116 人有所增加。

香港工会联合会的立法会议员黄国表示,越来越多长者迁居内地,其中不少人已在当地置业。

黄国建议政府在内地城市设立长者服务中心,专门服务香港长者,并促请当局持续检讨措施,以更有效地鼓励长者跨境移居。

他说:「如能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等障碍,将有助于促使更多长者选择跨境移居。」

登录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