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长者北上叹世界 尽享美景田园乐

2023-8-19 香港文汇报记者 文:聂晓辉;图:北山彦
2025年7月28日
长者北上叹世界 尽享美景田园乐
Helping Hand, Helping Hand Fundraising and Relations Team
| 还没有评论

香港人口老化,安老服务需求趋增,对于地少人多的香港无疑是老大难问题。特区政府近日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广东院舍计划”),让更多香港长者符合资格申请入住广东省的院舍,并纳入更多广东院舍。过去,该计划下只有两间广东省院舍符合资格,香港文汇报记者近日到访其中一间位于肇庆的合资格院舍,直击宜人的居住环境。该院约三分之一院友是港人,成功申请该计划的院友可减免每月约2,000元人民币的基本宿费。有长者直言,自己试住一个星期已舍不得离开。院方表示,两地医疗差异令长者一开始却步,但3年疫情反而令长者更信任内地的医疗制度,不再执意回港复诊和服用港药。作为计划先行者,院方建议有意参加计划的同行着重员工培训。

婆婆试住马会肇庆护老院一周便舍不得离开

广东院舍计划”于2014年6月试验性推行,社署向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以及香港赛马会伸手助人肇庆护老颐养院购买院舍照顾服务,让正在香港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宿位的香港长者,申请入住上述两间位于广东省的院舍。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27名香港长者使用该项服务。

为吸引更多长者北上安老,社署上月宣布扩展该计划,使在中央轮候册上轮候资助护养院宿位的长者也符合申请资格。同时,具备在香港提供资助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经验、记录良好,并现时在大湾区城市营运安老院的营办者,也符合资格申请将其位于大湾区的安老院纳入为该计划下的认可服务机构,接收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入住。

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从西九乘高铁前往广州南站,之后再乘车前往肇庆白土镇,经过2.5小时车程终于抵达该计划下的先行者——香港赛马会伸手助人肇庆护老颐养院。抵达后,映入眼帘的是几幢大型建筑物,中间还点缀着一排椰树,与香港的安老院舍可谓天壤之别,仿佛踏入一个大型度假营地。走进主座大楼,记者即看到一片宽阔的绿色庭园。恰逢其时,十多位长者正在一间活动室内进行锻炼,另一间活动室则有8位长者分成两桌打麻将。

共260个宿位 设有驻院医生

该院舍共有260个宿位,设有单人、双人及四人房,提供起居、饮食及护理服务,并设有特别护理宿位,可照顾患有认知障碍的长者。除设有驻院医生外,院舍更与市内一间甲级医院——高要市人民医院签订医疗协议,若有需要可即时安排长者送医救治,无需事先支付诊金。

几位入住该院舍的香港长者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无不对院舍赞不绝口。现年90岁的杨少平在20世纪50年代从广州移居香港,三年多前在香港家中跌倒,加上年事已高,家人照料困难,于是选择北上安享晚年。他表示:“在香港要女儿女婿伺候我,我觉得很过意不去,所以来到这里住。这里有我从未见过的美丽花草树木,大家都很关心长者!

92岁的胡洛卿原本独居于慈云山的一个公屋单位,女儿和女婿居住在屯门。她表示,一个人买菜非常烦,不想再独居,因此于2018年通过该计划入住这家院舍。“我曾在香港的安老院舍做义工,环境狭窄、条件欠佳,每月收费高达4,000元,有退休金都不够用!所以我决定北上。”她透露,自己在正式入住前先试住了一周,从此舍不得离开。“这里空间宽敞,散步也有安排,空气比香港清新,而且完全没有适应问题,我已经不想再回香港了。

散步喂鱼喂山羊 开心快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里不仅环境优美,一群“老友记”还能享受田园生活,与香港狭窄又孤独的独居生活简直是天差地别。“有时候一个人在香港会感到很寂寞,来到这里,有时自己一个人散步喂喂鱼,有时和一群义工一起喂山羊,开开心心就过了一天!”87岁的黎兆朗在香港时,和几位朋友合租大角咀的板间房,依靠综援维持生活,日子十分清苦。家人居住在广东南海的他,后来通过该计划入住肇庆的护老颐养院,不仅方便当地的家人探望,他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 

内地成本较低 人力资源配置也很充足

港人北上养老已逐渐形成趋势,但两地生活仍存在差异,营运方式也各有不同。伸手助人协会营运总裁朱可您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向有意参与计划的业界人士分享经验,指出两地同样面临护理人手短缺、招聘困难的问题,但区别在于,香港护理员的入职前培训更完善,内地则需依靠在职训练。此外,内地营运院舍的成本相对较低,人力配置也更为充裕。“例如厨师也较多,他们制作好点心后,还能利用院舍宽敞的空间布置成茶楼。"

朱可您赞成社署扩展“广东院舍计划”:“多一些机构一起参与,大家可以有更大的进步,例如共同制定培训标准、提升服务质量等,尤其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必须共同面对。”她指出,如果长者健康、有人照顾,其实不必入住安老院,因此特区政府应向院舍提供特别支援,比如认知障碍护理。“毕竟居家养老对长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入住院舍只是最后一步。安老院舍应集中力量照顾医疗需求较高的长者。

采用国际评级标准 营运方需要时间去适应

香港经营院舍需遵守社署制定的16项“服务质素标准”(SQS),包括人手比例,以及院友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处理等内容。例如对于是否允许使用监控电视,不同地区的规定有所不同。香港方面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观看监控画面,而是清晰规定了哪些人有资格查看。相比之下,内地则采用另一套标准,不同省市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规定上可能也存在些许不同,但目前正在朝着统一标准的方向努力。

朱可您指出,社署对参与该计划的院舍采用比“服务质素标准”(SQS)更详细的国际评级标准。“这些标准就像Q标一样,相信香港营办机构需要时间去摸索与适应。”她希望未来其他在大湾区为香港长者提供服务的港资院舍也能采用国际评级标准,“最重要的是让港人长者及其家属明白院舍有质量保证,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有信心。”

目前,该院舍约有90名长者居住,其中27人为香港长者。朱可您表示,院舍在高峰时期曾有约130人入住,但因当地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间实行“有出无入”政策,一度暂停接收新院友。

长者最担心的是医疗问题 而疫情也带来了新的转机

她指出,入住的香港长者多数有亲人居住在肇庆、云浮和广州一带。“必须考虑距离问题,家人从香港过来路途较远,因此大多是在这一区有亲人的长者才会选择入住。”

香港生活节奏快,而肇庆则悠闲许多。朱可您提醒即将入住的香港长者需做好心理准备。院方会安排新院友在迎宾楼试住几天,甚至鼓励他们的家人一起住几天,再决定是否正式入住。

朱可您坦言,香港长者最担忧的始终是医疗问题,但疫情带来了改变与转机。“疫情前,他们常常要舟车劳顿回港看医生、取医管局开的药,其实与内地的药物成分是一样的,只是品牌不同。”疫情期间,院方曾通过工联会从香港运送药物,但在疫情高峰时期,许多院友干脆改用内地生产的药物,“他们服用后觉得没问题,便继续使用了。

倡议将香港医疗券扩大至更多内地甲级医院适用

她相信,随着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更多香港长者选择北上养老。如果香港医疗券的适用范围能够扩大至更多内地甲级医院,将能为更多香港长者带来便利。

定时专车接送往返市区

肇庆护老颐养院顾问伍尚伟可说是一手打造该院舍的“父亲”。二十多年前,他便预见到未来社会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过去所谓的安老场所,只是两三个人住一间房屋。那如果由机构来营办养老服务,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他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伸手助人协会的战略部署非常精准,当时他协助选址,并与香港特区政府商讨,最终促成了肇庆护老颐养院的设立。院舍成立之初,他担任总监职务,直到2016年才卸任并转为顾问。

一路见证院舍成长,伍尚伟难掩兴奋之情:“香港的院舍空间太窄了,这里宽敞得多。有些香港长者从香港的院舍搬过来,一住就是十几年,他们都说这里地方大、环境美、服务好。很多长者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最年长的一位已经106岁了,我真的舍不得他们和这家院舍!”

他指出,香港长者迁入院舍后很少出现适应问题:“院舍地方大、活动空间也大,我们还安排书画、唱歌、滚球、麻将等活动。院舍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景点众多,一般每周会带长者两次出市区。” 不过,他也坦言,一些香港长者因入住时间长或疫情期间无法外出,会感到思乡。“尤其在香港院舍的长者,出门就能轻松去茶楼喝茶或逛街市;但这里地处郊区,外出饮食没那么方便。不过我们也会定时安排专车接送长者往返市区。”

谈到令人难忘的事情时,他提到,有些家属非常担心住在院舍的香港长者,一旦身体稍有不适,就要求立即返回香港。“始终没有那么方便,但其实医疗方面完全没有问题。遇到紧急情况,只需20分钟即可送往高要市人民医院,该院还设有多个专科。”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扩展措施 

1.   扩大至以下长者受惠

◆  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宿位的长者

◆  轮候资助护养院宿位的长者

2. 开放予以下服务机构申请

◆ 在香港有提供资助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经验且记录良好

◆ 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运营安老院的营办者

3. 计划介绍

◆ 成功申请后,政府以“买位”形式资助合资格长者到认可服务机构养老

政府资助包括以下范畴

1. 住宿于共住的房间

2. 每天至少三餐,另加点心

3. 24小时照顾和护理服务

4. 为每名长者制定和执行个人照顾计划

5. 每周至少两次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的康复运动

6. 每月至少一次由认可服务机构安排医生提供健康检查、一般诊治和指定的处方药物

7. 陪诊和住院陪护服务,提供交通并陪同长者前往指定医院和诊所就医,包括陪同长者接受住院治疗

8. 辅导、发展/支援/治疗小组等,以及定期的社交康乐活动

9. 洗衣服务

合资格长者的基本住宿、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等费用全免

登录 留下评论